您的位置:首页 > 猎头资讯 > 新闻资讯

医疗行业猎头公司之康复医疗规模应达1000亿

来源: 浏览:1701次发布时间:2017-12-25

1药才猎头顾问获悉,近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召开发布会称,在本市12家医疗机构成功转型为康复机构后,2018年将继续推动3家公立医疗机构的转型。

作为全周期健康服务链上的重要环节,康复医疗的作用日益凸显。当前,中国加快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但康复医疗发展仍面临诸多难题,康复需求与康复医疗现状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只有全方位提高康复医疗服务能力,才能打通全周期健康服务延伸的最后一公里

意识没跟上

在北京市展览路医院康复治疗中心,一名老人正在平行杠上进行步态练习,一旁的电动起立床上,也有患者进行站立训练——这些都是康复医疗的常规项目。

康复医疗的目的在于调节患者的功能障碍,例如术后病人的站立能力、残疾人的行走能力、慢性病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等。其中,中老年人是康复医疗的主体人群。

然而,目前中国人对康复治疗的认识还不足,康复意识还跟不上自身需求。

展览路医院妇科主任申志茜说,很多中老年人面临功能障碍,却没有康复治疗的意识,并不知道康复治疗可以解决自身问题。例如尿失禁是中老年女性普遍面临的困扰,但很多人选择默默忍受,其实骨盆功能可以通过康复治疗恢复。

对康复治疗的认识误区也依旧存在。很多人认为,康复是残疾人才会用到的治疗方式,与自己无关。但医学专家表示,在人生的某个阶段,人人都会求助于康复治疗。

面对康复意识薄弱的问题,过去几年,北京市各康复医院组织医生进社区进行宣传教育,向居民普及康复医疗知识,并进一步了解居民个人情况,帮助其在附近的社区康复中心或康复医院进行治疗。

申志茜表示,在社区讲课时,最常听到的话是原来这个也能康复治疗。医院的宣传工作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居民康复知识的白板

转型要加速

当前,中国的康复市场规模达200亿元,若按基本满足康复需求的水平测算,康复市场规模应达到1000亿元以上。此外,中国人均康复消费标准为15元,与美国人均80美元相比,中国的康复医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面对康复医疗需求与供给的不平衡,北京市提出构建连续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一大举措就是鼓励部分医疗机构向康复机构转型。在推动转型过程中,北京市卫生计生委采取了组建工作专家组、建立对口支援机制、提供财政补助、引进专业人才等保障措施。

转型后的医院也发挥着本区域康复技术培训中心的作用,肩负提升本辖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康复服务能力的重任。作为第一批转型医疗机构,展览路医院院长王雪松介绍,自2016年转型以来,全年门诊量达30万人次,其中康复门诊量占比为10%,未来的预期目标是占比50%。在人才培养上,康复医师占总医师的40%以上。此外,医院的资源利用效率也进一步提升,病床使用率和出院率大幅提升。

从全国范围来看,上海、广州、天津等地也在加紧康复服务能力建设。上海出台鼓励政策,推动二级医院进行转型。截至2015年,上海6家二级医院转型为康复医院,增加康复床位2400多张。

缺人是难题

康复专业人才缺口是康复医疗面临的又一问题。

据统计数据,中国康复医师占基本人群的比例约0.410万,发达国家为510万。而以国际水平来衡量,中国康复治疗师也存在几十万的缺口。而中国康复医疗教育起步较晚,目前开设康复治疗学的本科院校不到100所,康复医疗人才培养尚未形成成熟的模式。

为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北京市卫生计生委自2017年起开展康复治疗师转岗培训工作。转岗对象包括在北京医疗机构执业的临床医师以及经验较为丰富的护士,并采取理论授课和临床实践结合的培训方式。经过6个月的培训,合格学员即可上岗从事康复治疗工作。

专家称,转岗培训有自身优势,如转岗人员有医疗基础知识容易上手,培养周期短等。在康复人才短缺的环境下,转岗培训有望成为未来趋势。而这些转岗人员也将会成为一笔巨大的财富,在康复医疗行业实现价值。

1药才猎头顾问整理。

在线咨询 1对1沟通
0755-23606710 服务热线,7*24在线
官方微信
公司名称:
联  系 人:
电       话:
招聘需求:
验  证 码:
点击刷新验证码  
x